近视知识一二三
一、什么是近视
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其中轴性近视超过-6D者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眼底出现种种退行、变性改变者,称为病理性近视,眼轴变长、眼球壁尤其是后巩膜变薄是轴性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基础。病理性近视可能是在眼球后段过度延伸、变薄的基础上,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其为一种退行性改变。
二、主要病因
(一)遗传因素
我国高度近视的遗传基本上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为多因子遗传,服从遗传规律,遗传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因素
当眼球发育成熟后,假如没有先天遗传因素,则环境的改变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青少年由于调节力很强,假如近距离用眼时间太久,可引起远视力减退,称为“假性近视”或“功能性近视”,经过休息或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三)流行病学
不同种族近视眼发病率也存在差异,黄种人发生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
三、近视的危害
根据调查我国的近视发病率:小学生为11.07%,初中生为19.31%,高中生为31.40%,大学一年级学生为41.31%,二年级学生为42.13%,三年级学生为47.04%。
因为近视它尤其是病理性近视,它主要就是会引起我们眼轴的前后径的增长,那么同时赤道的扩张可以导致我们眼球的突出,还有后巩膜葡萄肿,随之就可能出现一些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的一些改变,比如说玻璃体的混浊,玻璃体的后脱离,玻璃体的液化,脉络膜的萎缩,还有这个视网膜的萎缩,可以出现豹纹状眼底,视盘周围的脉络膜的近视弧,另外还有视网膜周边的变性,还有周边的裂孔,另外还有一个视网膜的脱离,另外还有黄斑区的劈裂,黄斑区的裂孔,还有黄斑区的病变,甚至出现黄斑区的出血,还有黄斑区裂孔引起的黄斑的网脱等等。那么近视同时它容易合并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另外还可以合并斜视和弱视。
四、近视的预防
近视眼的病因比较复杂,有遗传和环境两种主要因素。在目前尚不能进行基因治疗的情况下,改善视觉环境应当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早期筛查建议6~12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尤其是学生人群,如有异常改变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室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小时以上室外活动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采光学生在户内学习时,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之比不低于1:6,另外窗外不应有高大的遮挡物。黑板表面避免直射光反射及眩光,室内灯具不要过低,一般不低于1.7m,否则易产生眩光。桌面的照明度不低于100Lx,避免晚上开灯睡觉。提高亮度对比度、清晰度提高印刷品的明度和字体的黑度,提高亮度对比度以及清晰度。假如纸不白、字不黑、字迹模糊,则会动用更多的调节,容易导致近视。阅读时的坐姿书桌椅的高低设计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阅读时坐姿要端正、持续时间不宜太长。适当的调整用眼时间每次阅读或看电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0分钟,稍微休息几分钟后再继续近距离阅读或工作。适当的阅读距离及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距离不宜太近,不要在走路或在运动的交通工具内阅读,否则由于字体不稳定,容易引起调节紧张而形成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