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先聚焦于强权型养育方式(另外两种错误养育方式分别是溺爱型和忽视型),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强权型教育方式的特点和对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强权型养育方式的特点
采用强权型教育方式的父母通常打着“为你好”的大旗,通常使用的是打骂,吓唬的教育方式。或者虽然不打骂但对于孩子的生活过度干涉,要求绝对服从,遵从父母的权威、听从父母的人生安排。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内心需求会被压抑,无法获得自由生长的力量,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
二、强权型养育的影响
1.孩子过于“听话”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孩子非常“听话”。
在生活中,即便和父母意见不同,但为了让父母开心,也会通过压抑自己的内在需求来取悦父母。这样的互动方式日积月累,会逐渐内化为孩子在所有人际关系中的模式。
在未来,不管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和同事,朋友相处中,他都经常会通过委屈自己让对方开心,形成讨好型人格。
训练营中成成妈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成成妈对孩子的养育很上心,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会过问。
从小都是妈妈点头了,成成才敢去做。妈妈给成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比如成成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桌前开始作业,而且还在成成房间安装了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成成穿衣,吃饭,交朋友,看的书都得妈妈监管,成成偶尔犯错,妈妈就会严厉地批评和指责,有时候还会动手。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成变得唯唯诺诺,不仅对妈妈言听计从,而且在和朋友相处中,总是“讨好者”的角色,朋友指东不敢往西。
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但还是会和朋友一起去“干坏事”。拿出去的玩具,经常被朋友收入囊中。
成成妈妈感到很苦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用心养育的孩子会这样。
经过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成成妈妈从小被父母严格要求。成绩、生活习惯、个人爱好都由父母说了算。成长过程中挨了不少打。
直到现在父母也经常对她指手画脚。虽然内心深深厌恶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
但是不知不觉中,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她自己也活成了一个控制型的人。
成成妈妈控制型的性格,让成成没有机会在生活中独立起来。
成成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会唯唯诺诺。孩子都是在犯错中成长的,妈妈的谩骂和羞辱只能让成成形成低自尊,不会激励成成去努力,而是从心底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成成认为自己唯有通过听话的方式,讨好的方式,才能获得来自亲人,朋友的喜爱。
如果一个孩子所做的事,不是为了服从父母,就是为了讨父母开心,那他的人生是多么悲哀,永远也无法活出自己,内心里可能还藏着恨、矛盾和迷茫。
记得在生活中,允许孩子说“不”,这些他们在家庭中积累的反抗经验和能力,都是孩子的铠甲,保护他们不受到“权威”的操纵和利用。
2.孩子过于叛逆
强权型的教育方式下的另一种极端是孩子过于叛逆。
父母总是想控制孩子,但有些孩子的生命力本身很强,他不会轻易选择妥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听话” “和父母对着干”。
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还不觉醒,不及时改变教育方式,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对抗力量会越来越强,有时候甚至会通过中断学业,离家出走等激烈的方式来表明“我自己说了算,我的生活我做主”。
在咨询中,碰到很多家长来咨询 “孩子叛逆”的问题。其中一个值得让我们思考的现象是,这些年来孩子的叛逆年龄越来越早,从常见的青春期提前到了2,3岁。
还有的孩子,小时候很听话,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开始变得不听话了。
很多父母为了把孩子压制住,只能采取更加严厉的教育方式,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便手段越来越强硬,孩子也再也压不住了。
给大家来看看训练营中小勇妈妈的例子。小勇今年13岁。非常叛逆,父母让做什么,他就非不做。
不和爸妈交流,如果爸妈因为成绩,或生活习惯忍不住唠叨几句时,小勇刚开始先是不理,后来被唠叨烦了,会随手摔个东西,要么就大声喊回去。
有一次妈妈唠叨他,小勇一脚把家里的柜子踹烂了,还经常以退学来威胁爸妈。小勇爸妈极为苦恼,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和小勇妈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后发现,原来小勇爸爸和妈妈都出生于家教严格的家庭,从小被管教的很严格,都是很听话的孩子。
他们都认为正是当年父母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考上大学。所以自己在教育小勇的时候,也是用得特别严厉的方式,是不折不扣的“虎爸虎妈”。
在他们眼里,不严厉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在教育小勇的过程中,爸妈和小勇之间的沟通很少,犯了错就打骂。
小时候出去玩,如果衣服弄脏了,回家会挨打。上小学之后,回家后的每项事情,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如果慢一点就会被批评。
作业妈妈会盯着写,如果有错误,就会用戒尺打。出去玩,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来,回来晚了会被罚站。
随着进入青春期,小勇的自我意识开始唤醒,他不再想屈从父母。
但因为一家人缺少沟通的经验,小勇也不懂得如何和父母沟通交流,父母也不懂得去询问孩子内心的想法,所以小勇都是通过行动来直接和父母对抗。
强权型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许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立刻就能听话。
但别忘了它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或许是一颗反抗的种子,或许是一颗憎恨的种子。日积月累,爆发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代代相传。
这个在强权下长大的孩子,当他成为父母时,会忘记自己当初的痛苦,把自己曾经体会过的那些无助和恐惧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就这样祖祖辈辈“传承”下去了。
父母强权控制的背后都是不信任,而有多少不信任就会有多少逆反。
想让孩子不叛逆,唯一的出路在于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给了孩子信任和自由,他们就不会叛逆,而是会把这份力量用于探索,用于追求比父母更加广阔的人生。
三、父母怎么办?
钱学森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教育,而教育的主导者,永远只能是家长。
每一个父母都要为子女犯下的错承担一半的责任。
当你眼里的孩子满是问题时,先别忙着批评和指责,不妨停下脚步,去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你种下什么,就会在孩子身上收获什么。
少一些控制,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包容、支持与理解,会让孩子不仅内心充盈,也会更有方法,更有力量去发展自我。
只有我们做父母的不断精进,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孩子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